37.相问

长生明水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58看书网 www.58kanshu.info,最快更新穿成权臣白月光最新章节!

    晋江文学城首发

    薛氏一族来到长安, 在受萧确庇护的同时,也沦为了他的傀儡,等到他的功勋和实力都已足够,取代薛氏几乎就是必然。所以薛灵初没有看完的原书结局应该是萧确称帝,谢无忧封后?

    那么她被毒杀就很好理解了,一个前朝的公主, 总不好再做新朝的皇后。

    灵初靠坐在榻上, 忽然感到有点儿冷了, 在这寂静的夜里,那些画面仿佛已不是画面, 文字也不再是文字, 而是她曾真真切切经历过的痛苦,像是前世,但却历历在目——被扼住脖子的窒息感,毒酒灌入喉中的烧灼与疼痛, 以及呼救无门的绝望……

    她把衾被往上拉了拉, 盖住自己的肩膀, 双手掩在被子下面, 紧紧地抱住膝盖, 就这么坐到天亮。

    在跟萧确摊牌的第一天晚上灵初没能睡着, 满心都是担忧和恐惧, 第二天灵初没有见到萧确, 这种惶恐的情绪还在, 但已经消减了很多, 接下来的第三天和第四天灵初依然没有跟萧确碰面,不刻意去想,她心里的害怕渐渐消失殆尽,整个人也恢复如常。

    堂妹薛盛乐来看她,两个人正说着话,玉娘从外面走进来,将一个拜帖递给她。

    灵初接过一看,原来是骁骑将军苏弼尧之子苏峻呈上来的。

    苏弼尧与谢无忧的父亲谢恢一样,都是萧确生父的左膀右臂。在整个关陇的政治集团中,以萧氏为首,苏弼尧将略能军,谢恢以德抚民,都是当世之英才。

    而灵初前些日子入关中的时候,正是苏弼尧之子苏峻率军迎接他们到潼关的,两人因此结识。

    一路上苏峻对灵初都甚为关切,显然是喜欢她,故而她才到长安没几天,苏峻就迫不及待地请见。

    “他不是镇守潼关吗?怎么也来长安了?”薛盛乐凑过来扫了一眼,视线又往灵初的脸上瞥去,问道,“阿姐,你见他吗?”

    灵初将帖子搁在身旁的几案上,手指摩挲着帖面上的花纹。

    坦白讲,她不讨厌苏峻,经过路上小半个月的相处,她对这个人印象很好,虽是武将,身上却有一种儒雅的气度,显然是经受过良好的教养。再加上出身不错,人也长得俊。若是他真的喜欢她,灵初觉得也不是不可以考虑。

    虽然也有可能是她一个人在瞎想,不过也没有办法,她是真的害怕嫁给萧确,所以在一个合适的婚嫁对象出现的时候,她难免会有这样的想法。毕竟嫁给除了萧确之外的其他人,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改变剧情的方法。

    所以听到堂妹问她,灵初想了一想,点点头道:“见。”

    薛盛乐也很赞成她的决定,见她下了榻就要往外走,连忙拦住:“你就这样去呀?”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灵初不解,看着她道。

    “人家远道而来,你也要表示一下重视嘛。”薛盛乐拉着她往里间的衣柜走去,“你穿得太素了,换一件。”

    许是在自己屋子里的原因,灵初穿得较为随意,素白衣裙,粉色襦衫,外罩莲青色的披帛,头发也半披着,梳了一个近似于双鬟的发髻,鸦羽般的鬓发上只佩一枚流苏宝石钗。

    虽然薛盛乐觉得堂姐这样也很美,但还是太过素简了,必须得好好打扮一下,让那位有些时日未见的小苏将军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灵初跟堂妹感情颇深,薛盛乐虽然性格强势了一点,但也是真心对她好,所以她也就由着盛乐往自己身上折腾。

    换过一身颜色鲜亮的衣裙,灵初低头看了看,有些不确定地道:“这件是不是太……”

    洛阳宫中有一段时日曾盛行坦领的服饰,公主的宫殿里自然也置办了许多时兴的衣衫,但灵初觉得这种样式稍微有点暴露,不怎么符合她的审美,就一直没有穿过,时间长了就压箱底了,没想到被薛盛乐给翻了出来。

    衣裙是侍女们时常打理的,上面还带着淡淡的熏香,裙摆和衣袖都很宽大,质地轻薄,衬得灵初飘逸若仙。

    坦领的孔雀绿绣着银线的小衫包裹着少女微微鼓起的胸部,描绘出圆润可爱的曲线。裸露在外的肌肤晶莹而酥嫩,在孔雀绿的映衬下,白得像初雪一样,耀人眼目。

    “没有问题,你就是不常穿这种样式的,习惯了就好了。”薛盛乐很肯定地道。

    灵初又看了看,疑问道:“太薄了吧?”天气还不算很暖和,她有点怕冷。

    薛盛乐给她拿了一条披帛,搭在她的臂弯:“这样行了吧?”说完又将她按在镜子前坐下,回头问道,“玉娘,你说给我阿姐梳个什么样的发髻?”

    玉娘会意,立即上前拿过梳子,将灵初的长发解下,又再重新梳起。她一双巧手,也不用薛盛乐吩咐,很快就将一个灵巧的发髻梳好。

    灵初看堂妹挑完了首饰又开始鼓捣胭脂水粉,有些诧异:“不用这样夸张吧?我平日里也不用这些啊。”

    薛盛乐把一盒胭脂打开,低头嗅了嗅,轻声道:“你不懂,你打扮得越隆重,他心里就越高兴,以为你心里也有他,那这事就成了七八分了。”她对灵初道,“我觉得苏峻这人挺好的,勉强也配得上你。”

    “你怎么想得这么远啊?八字没有一撇的事……”

    薛盛乐翻了个白眼:“我还不是怕陛下有心拿你去讨好萧氏,以前你爹又不是没干过这种恶心事,那元氏……”见灵初面色不好,便不再往下说了,将胭脂放在妆台上,“我的意思是说找个门当户对又没有野心的人家,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好,我看这个苏峻就不错。”

    灵初点点头:“我也是这么想的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因天子入关中,没能讨着便宜的元氏很有可能恼羞成怒之下攻打潼关,所以苏峻的父亲在禀过天子之后便将他召了回来,留居长安。

    灵初带着几个侍女出了萧府,在护卫的护送下去了苏峻帖子里提到的地方。

    两人寒暄几句,苏峻见她肯来见自己,清俊脸庞上的喜悦遮也遮不住,好在尚能够克制住自己,没有表现得太过于傻气。

    灵初观他言行,已经能够肯定他喜欢自己了,出于少女的拘谨和保守,她没有做什么回应,而是随意闲聊了一会儿,问了几句关于元氏的动向。

    将近中午的时候便与他别过,在苏峻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回了萧府。

    经过中庭一条甬道的时候碰见了萧确,灵初想装作没看见,低着头往一旁的岔路上走,却被他叫住了。

    “正巧有事要找公主。”萧确身高腿长,几步间就走到了她身后。

    灵初暗自吸了口气,转过身去,仰头微笑看他,尽量使自己的语气自然一些:“将军请讲。”

    “公主和天子初来长安,臣的祖母因病未能拜见,一直心有不安。今日身体略有好转,嘱我来请公主移步相见,不知可否?”

    “应该的,”灵初微微笑道,“我是晚辈,寄居于贵府,本就该去拜见老夫人。先前也是怕扰了长辈清静,这才不敢贸然前去,如今将军既然开口,岂有不从之理?”

    萧确嗯了一声,也不多言,抬手示意她先行。

    不知道为什么,灵初总觉得他有点不高兴,目光瞥到他略微僵冷的神色,开口问道:“本宫的堂妹宜安县主此刻应该也在府中,是否叫上她一道去拜会老夫人?”

    萧确转头瞥她一眼:“祖母卧病已久,疾医嘱咐要清静休养,不适宜见太多人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。”灵初点头。

    见他抬脚欲走,忙叫住他道:“将军且慢,可否容我先回去换一身衣裳?”见他似乎有点不耐烦的样子,灵初又道,“此处离我的院子不远,我很快就回来,不会让将军久等。”

    她自己也知道今日穿得有些不像样,若要去拜见萧家老夫人,自然是要换上一身稍微正式些的衣裳。

    听到她这话,萧确一直积压在心头的郁闷和烦躁仿佛终于找到了发泄口,再次转头看她,视线落在少女微微鼓起的胸口处,淡淡道:“换什么呢,不是挺好看的吗?”

    灵初心里咯噔一下,抬手将傩面揭下来。琉璃一样的眼睛睁圆了,看看侍女,又看看手里的傩婆面具。

    萧确为什么要送她这么个玩意儿?这是跟她翻旧账的意思吗,提醒她不要忘了以前的事?

    灵初有些不安,想到昨天寿宴的事,招手将玉娘唤道自己的身边,问道:“昨天我喝醉以后,只记得在寿堂的侧间歇下了,后来有没有发生过什么事?”

    玉娘迟疑地看她一眼,终还是凑到她耳畔,小声道:“公主昨晚在侧间里小憩,本来是婢子在旁边照料。后来大都督来了,命婢子等人退下,婢不敢不从。大约过了两刻钟,宾客将散的时候,婢见天色不早,斗胆上前敲了敲房门提醒。大都督没说什么,开门将公主送了回来。那时候公主酒还没醒,婢子见无事,就伺候公主歇下了。今日公主没问,婢怕惹公主烦心,也就没有提。”

    灵初确实说过让玉娘等人少在她面前提萧确。

    玉娘说完,看了看灵初的神色,心里也有些忐忑,又问道:“公主,可是有什么不妥?”

    灵初手撑着头,微微蹙眉想了一会儿,一点儿也记不起来昨天喝醉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,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会儿萧确会让人给她送来这个面具。

    她轻轻叹了口气,把傩面递给玉娘:“没什么,把这东西收起来吧。”

    玉娘应是,转身退下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第二天是灵初和谢无忧约定见面的日子,上午的时候谢无忧便亲自来都督府请她了。两人带着侍女和护卫一同出门。

    灵初头上戴着幂篱,素白的轻纱从顶部一直垂到颈下,遮住了头脸及上半身,风吹过的时候纱幔轻轻飘动。

    走过都督府外的一条街,灵初转过头来,隔着幂篱的轻纱看向谢无忧,问道:“我们今天去哪儿?”

    谢无忧也回看她一眼,少女的脸在纱幔下影影绰绰的,有一种朦胧的美。

    她恭敬地道:“公主听说过不惑居吗?”见对方显然不解的样子,继续道,“那是长安最大的产业,各式经营都有,也是贵族人士常去的消遣地,所以今天想请公主一起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既然是她常去的地方,听起来又很热闹的样子,灵初便稍稍放下心来,跟着她一起向长安城的东大街走去。

    两人踏进一间宽阔的厅堂,还没往里走,远远地就听见一道吟诵声从二楼的隔扇屏风后面传来。

    那是一个男子正在颂诗,话音刚落,一楼厅堂里立即就有人高声叫好。

    灵初见此地颇为风雅,心中不禁生了些许好感。